為什麼體內會產生濕氣?
身體裡的濕氣來自於“外在環境影響”、“身體機制”這2大類。如果我們長期居住的環境很潮濕,或是常下雨的地區,就很容易吸收到外在環境的潮濕而在體內產生濕氣。像亚热带气候的香港,夏季多颱風,既炎熱又多雨,就是濕氣很重的時候。
對人體最適宜的濕度是40%—60%,當氣溫高於25℃時,最佳的相關濕度為30%。
生理方面,像夏天本然就很炎熱會流很多汗,其實是很好排除毒素與廢棄物的代謝作用,但我們常立刻躲進冷氣房裡避暑,毛孔收縮廢棄物排不出來,會長期堆積濕氣在體內。近年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如春天反而寒冷或秋天反而炎熱,或是急遽過冷或過熱等現象,在中醫角度來說,突然的外在變化讓人正氣不足,抵抗力變弱,濕氣也就趁虛而入。
身體濕氣重容易出現哪些症狀?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體內濕氣太重容易得“濕邪”,不只外在環境潮濕因素之外,體內也容易生濕氣,如果是天生體質氣虛的人,容易代謝不佳,影響脾臟的運作功能,來不及被吸收水分自然就會滯留在體內,並異常堆積出濕氣,進而造成許多生理上的不適症狀。首先先跟著九龍中醫診所來檢視看看自己中了哪些呢?
- 皮膚發癢、起疹:當濕氣從皮膚排出,造成腫起、搔癢、起疹、水泡等反應,通常從手、腳開始蔓延,就算好了也容易再復發。
- 胸悶、腹漲、食慾不振:老是有胸悶或呼吸困難的感覺,食慾明顯低下,或是吃一點就感覺胃脹,甚至有隱隱的噁心感。
- 多咳嗽、多痰:以中醫來看因為脾為生痰之源,濕邪會產生多黏滯痰濕的症狀,明明沒有感冒也有咳嗽及多痰產生,還會有口臭症狀。
- 頭重悶脹、四肢重:頭部感到昏沈、頭暈目眩,四肢異常慵懶,小腿肚有明顯沉重感,關節痠痛等都是“濕性重濁”的表現。
- 身體明顯浮腫感:早上起床臉部、眼部有明顯浮腫且不易消退,或用手掐小腿會容易留下壓痕,要過段時間才能慢慢恢復。
- 全身倦怠、沒有精神:身上好像背著大包袱般疲累、睡很多卻睡不飽,甚至越睡越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會把脾臟功能困住,會產生全身乏力感。
- 舌苔厚:正常是一層薄薄的白色舌苔,如果發現有異常變厚,或非白色舌苔現象,都可能是身體發出的隱藏警訊。
- 體型異常肥胖:正常飲食卻莫名其妙變胖了,感覺喝水都胖,過多濕氣讓脾臟的水液的代謝出了問題,所以體重一直增加。
- 陰部起疹、分泌物異常:濕氣過多容易讓皮膚發癢、起疹,尤其在私密處更為明顯,或是分泌物異常過多、異色、或有氣味,多半是體內太潮濕引起。
- 排便稀軟、黏膩:濕氣堆積在消化系統內,水分太多,就會影響排便,造成腹瀉、稀軟不成形、很難沖掉的狀況。
為身體除濕氣應該要吃的食物
- 薏仁:促進新陳代謝、健脾止瀉
- 綠豆:清熱解毒、去痰濕、降壓降脂
- 冬瓜:利尿消腫、解熱毒、消浮腫、有助於減肥
- 洋蔥:抗氧化、抗發炎、化濕去痰、控制血糖、抗癌、抗菌、降血脂、將血糖
- 苦瓜:補腎健脾、明目解毒、利尿涼血、去濕止癢、防止動脈硬化
- 生薑:補血去濕寒、腸胃殺菌、促進代謝、促進腸道蠕動、預防血栓、鎮咳去痰
- 玉米:降壓降脂、利尿排石、消水腫、健脾胃
- 白蘿蔔:促進脂肪代謝、預防膽結石生成、
- 山藥:益腎、抗衰老、養血、補腦、止咳定喘
- 扁豆:消暑化濕、健脾胃、治脾虛嘔逆、止瀉、治白帶過多
為身體除濕氣應該要吃的水果
- 蘋果:有補氣、健脾、益胃、生津、潤燥等功能
- 柑橘、柚子:含有豐富維他命,能健脾消食、清熱化痰,可幫助排濕氣
- 無花果:有很好的去濕、清熱效果,也能幫助開胃、健脾
- 木瓜:富含維他命A & C及胡蘿蔔素、可幫助消化、健脾胃、去除濕氣
- 水梨:可以滋潤肺胃、清熱化痰、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可補鐵
一般來說,身體濕氣重的人,經常出現長期疲勞、四肢沉重、頭腦昏沉等狀況。依照濕氣或水氣積聚在不同的部位,不同體質會產生不同的病症,像是可能會:頭痛頭脹、眩暈耳鳴、腸胃不適、軟便腹瀉、關節著重屈伸不利等等。女性的生殖系統濕氣重,更容易造成細菌的反復感染,甚至會影響到受孕的機會,所以香港九龍木星中醫診所提醒您:絕對不能輕忽濕氣對人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