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試過早上起床後突然覺得頸部僵硬疼痛,稍微一轉動就痛嗎?如果有這種情況,你就是得了廣東人俗稱的“瞓捩頸”,在中醫學上稱為“落枕”。此病西醫稱為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或頸部肌肉扭傷。
落枕或稱“失枕”,是一種常見症狀,以冬、春兩季多見,尤其以青壯年多發。落枕的常見發病經過是入睡前並無任何症狀,起床後感到頸部僵硬疼痛,活動受限。其起因多與枕頭及睡眠姿勢不正確有密切關係。一般落枕病程較短,輕者約2-3天就會自然痊愈,若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但症狀嚴重者,可延至數星期。若不及時治療,有可能發展成為頸椎病。
病因病機
- 睡眠姿勢不當:頭頸長時間處於過度偏轉的位置,加上睡眠時使用過低或過高的枕頭,使頭頸處於過伸或過屈狀態,引起頸部一側肌肉緊張,以至肌肉、肌腱拉傷,使肌筋強硬不和,氣血運行不暢。
- 頸部受風著涼:如睡眠時受寒,夏天貪涼(吹冷氣)等,使頸背部的氣血凝滯,筋絡痺阻,以致僵硬疼痛,動作不利。
- 頸部外傷使頸肌肉氣血不和,筋脈拘急。
中醫辨證類型
- 外傷型:因疲勞、扭傷所致,發病急。
- 風寒外襲型:受風寒或汗出著涼引起,怕冷。
- 氣滯血瘀型:因疲勞、損傷等誘發局部氣血運行不暢,頸部肌肉有觸痛。
- 腎虛型:平時體質虛弱,發病較緩慢,頸肩部痠痛,活動不利,伴有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等症狀。
落枕的中醫治療方法
落枕的中醫治療原則以舒筋通絡、活血散瘀、祛風散寒及滑利關節為主。宜局部放鬆,以靜制動。
傷科手法
傷科手法針對頸項肌肉群的板機點、阿是穴以及條索、硬結部位進行理筋手法與牽引手法,藉此來緩解頸部肌群的緊繃狀態。
針灸
針灸則是以手足太陽經、手足少陽經穴位為主,如風池、大椎、頸百勞、天柱、外關、委中、陽陵泉等穴,配搭阿是穴、落枕穴等進行治療,其目的亦在使僵硬的頸部肌肉群放鬆,藉此改善其局部的血液循環,紓緩疼痛。
拔罐
取大椎、肩井、天宗、阿是穴。疼痛輕者可直接拔罐;疼痛較重者可先在局部用皮膚針扣刺出血,再拔罐,或行走罐。
推拿
推拿療法對落枕是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
放鬆肌肉:患者應坐下,醫師站在其後方,先在頸部做推拿揉法,兩側都做,以患側為主,在背部做揉法、滾法以放鬆頸肩背的肌肉。
根據頸椎活動障礙的方向,採用持續健側低頭牽拉方法。
具體方法:如患者向右側彎和後伸時疼痛,囑患者向左前下方持續低頭並間斷用力低頭產生類似牽拉作用,也就是向無痛的方向低頭牽拉。患者掌握該療法,無特殊情況不要停止,低頭時患者應該感覺無疼痛。
防止落枕小貼士
- 選擇適當枕頭,培養良好睡眠姿勢。
- 枕頭要合適按照人的生理特點,枕頭不能太高,也不宜過低。
- 枕頭位置應放在後頸部,高度應以躺下剛剛擱平為宜,側臥枕頭應與肩同寬。其次,要注意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勢,避免頭頸部位置不正,過度屈曲或伸展等。
- 要注意避免著涼、吹風和淋雨,睡覺時一定要蓋好棉被,應能以蓋住肩頸部為宜,被子要塞緊。此外,睡覺時應避免頸部長時間吹風扇或吹冷氣,以免風寒邪氣侵襲頸肩部引起氣血瘀滯、脈絡受損而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