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COVID-19長期後遺症 中醫調理4處方
在新冠肺炎疾病後期,約有30∼60%的人仍具有持續症狀,其中,大約有20∼30%的症狀甚至比疾病早期更明顯,或在焦慮壓力下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困擾,這些症狀皆可透過中藥調理、導引復健、體質衛教以及保健茶飲促進健康。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在新冠肺炎疾病後期,約有30∼60%的人仍具有持續症狀,其中,大約有20∼30%的症狀甚至比疾病早期更明顯,或在焦慮壓力下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困擾,這些症狀皆可透過中藥調理、導引復健、體質衛教以及保健茶飲促進健康。
大多數患有COVID-19 omicron變體的人不會患重病,但是,即使是輕度感染也會導致長新冠。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感染該病毒的人中有三分之一在確診後三到六個月內仍然出現一種或多種症狀。在某些情況下,康復的患者可能會出現新的症狀,或者在測試呈陰性數週後仍可能因感染的影響而感到不安。
充分發揮傳統中醫藥的抗疫優勢,對本病的康復評估,主要可分為“正氣受損”和“餘邪未盡”兩個方面。在應用基於辨證論治的中藥處方和中成藥的同時,亦應注重中醫非藥物療法,如針灸、推拿、耳穴、刮痧、拔罐等的作用。
中醫的“心”具有相當於現代醫學大腦的某些生理功能,新冠確診後患者大多會出現“氣陰二虛”的情況,“心肺氣虛”和“腎陰不足”的症狀,包括容易疲勞疲倦、胸悶呼吸喘、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與“腦霧”後遺症不謀而合。
隨着新冠肺炎患者感染人數越來越多,新冠康復患者出現腦霧、反應遲鈍等後遺症都引起關注。不少早期新冠肺炎患者痊癒後,出現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後遺症,這些後遺症被稱為“長新冠”。九龍中醫診所將會和大家分享“長新冠”2類患者的調理方向以及康復調理3大原則,最後還有幾款的湯水及茶療作飲食調理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