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舒緩】中醫6大穴位 恢復氣血運行舒緩頭痛、胃痛等痛症
穴位亦稱為”腧穴”,意指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中醫診所專業中醫師認為經絡暢通可以令氣血正常運行,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亦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當出現各種因外邪、情緒、活動不足的原因做成氣血不暢,經絡不通而引起的疼痛症狀。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穴位亦稱為”腧穴”,意指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中醫診所專業中醫師認為經絡暢通可以令氣血正常運行,人體各部的功能活動亦得以保持協調和相對的平衡。當出現各種因外邪、情緒、活動不足的原因做成氣血不暢,經絡不通而引起的疼痛症狀。
大多數人拔罐是為了解放堅硬如龜殼、頂扣扣的肩頸,但是拔完罐後,頸背部一圈圈暗紫、鮮紅,甚至冒出小水珠的罐印,實在怵目驚心。但是看在九龍中醫診所醫師眼裡,這些顏色深淺不一的罐印,其實也是“診斷的線索”。
拔火罐療法是我國傳統中醫療法。該療法藉助熱力排除罐中空氣,利用負壓使其吸著於皮膚,造成瘀血現象。這種療法部分人認為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等功能,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
若因為一時興起運動過量造成運動傷害,視狀況施以拔罐、針灸、小扁針鬆解術或中醫正骨結合美式整脊(AMCT)療法,可以疏通氣血、恢復關節運動功能,再搭配內服舒筋活絡、強筋健骨的中藥,可明顯改善筋骨疼痛,提升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