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補氣養血」調理之道
中醫認為,氣血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氣虛則無力推動臟腑運行,血虛則無法滋養全身。針對慢性疲勞,中醫採用「補氣養血」的整體調理策略,從根本上改善體質。
針灸調理:激活氣血循環
針灸師會根據個體體質,選取以下核心穴位:
- 足三里(膝蓋下四指):脾胃的「元氣之門」,刺激此穴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為氣血生化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 三陰交(內踝尖上三寸):肝、脾、腎三經交會處,調理此穴可補肝血、健脾胃、益腎精,從多個途徑補充氣血。
- 氣海穴(肚臍下一寸半):人體的「氣之海洋」,針灸此穴能培補元氣,提升身體的抗疲勞能力。
針灸過程中,針灸師會根據患者的反應調整手法,以達到「補氣而不滯,養血而不膩」的效果。許多患者在接受幾次針灸後,明顯感覺精神狀態改善,疲勞感減輕。
除了針灸,日常護理也能幫助補充氣血,遠離疲勞:
- 飲食調理:多吃補氣養血的食物,如黑糯米、紅豆、菠菜、瘦肉等,避免過度攝入生冷、油膩食物,以免傷害脾胃。
- 適度運動:選擇柔和的運動如八段錦、太極拳,或每天散步 30 分鐘,促進氣血循環,增強體質。
- 規律作息:晚上 11 點前入睡,讓肝臟得到充分休息,因為中醫認為「肝藏血」,良好的睡眠是養血的關鍵。
- 情志調節:長期壓力大會耗傷氣血,可通過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鬆身心,保持心情愉悅。
通過針刺這些穴位,可以滋陰潤燥,清熱利咽,緩解咽喉疼痛、乾癢等症狀。
總結
疲勞倦怠不是簡單的「累了」,而是身體氣血失衡的信號。九龍木星中醫診所採用針灸「補氣養血」療法,已幫助眾多患者改善疲勞狀態,重拾充沛精力。立即預約免費諮詢,為您量身打造調理方案,告別「累到不想動」的生活,煥發健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