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分辨你的腰痛是「局部痛」還是「牽連痛」?
同樣是腰部不適,一般腰痛與坐骨神經痛的根本分別,在於疼痛的位置和程度。
1. 普通腰痛 (局部腰肌勞損)
- 痛點: 痛楚局限於腰部位置。
- 特點: 彎腰或轉身活動時疼痛加重。多因肌肉、韌帶扭傷或局部勞損引起,經過休息、伸展或適當治療後,痛楚通常可消除。
2. 坐骨神經痛 (神經受壓)
- 痛點: 痛楚從腰部牽連至下肢後方,可延伸至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腳趾。
- 特點: 伴隨刺痛、麻痺、灼熱感,甚至肌肉乏力。走路、久坐、彎腰,甚至咳嗽、打噴嚏都可能誘發疼痛,通常只影響其中一邊腿。
- 成因: 坐骨神經受壓(如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屬於較為嚴重的腰椎問題。
第二步:中醫解構腰痛四大「體質」成因
在西醫角度,腰痛多歸咎於急性受傷或慢性結構勞損。而在中醫角度,除了外力受傷外,腰痛更與身體內在的「寒濕」及「腎虛」體質密切相關,必須內外兼顧才能真正治本。
中醫證型 | 常見徵狀及痛法 | 好發人士 | 治療重點(木星中醫方案) |
氣滯血瘀 | 多見於急性扭傷,痛點固定,如同針刺,活動受限。 | 意外受傷、突然過度用力者。 | 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
寒濕凝滯 | 痛楚受天氣影響加重(轉冷潮濕時更痛),感覺冰冷、重墜。 | 長期居於寒濕環境、經常飲用冰冷飲品者。 | 溫經散寒、除濕通絡。 |
腎虛勞損 | 痛楚綿綿,時好時壞,勞累後加重,伴隨膝痠軟、下肢乏力。 | 長期勞累、年長退化者、產後婦女。 | 補腎強腰、壯筋骨。 |
外傷勞損 | 長期姿勢不良導致肌肉僵硬,活動時產生痠痛。 | 久坐不動、彎腰搬重物、運動姿勢不當者。 | 舒筋活絡、推拿放鬆。 |
第三步:木星中醫對症「三管齊下」根治腰痛
針對不同成因,香港木星中醫診所提供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重點疏通經絡、調節氣血、強壯腰部結構。
1、針灸治療:疏通經絡,即時止痛
透過刺激腰部及下肢的穴位(如腎俞、大腸俞、環跳、殷門等),可以迅速舒解肌肉緊張,促進腰部氣血運行,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止痛的效果。特別適用於疼痛劇烈的急性和坐骨神經痛患者。
2、推拿手法:深層放鬆,理筋正位
資深中醫師會運用推拿手法,放鬆局部過度繃緊的腰肌,調整輕微的關節錯位,即時減輕肌肉痙攣引起的疼痛,恢復腰部活動度。
3、內服中藥:調理體質,固本培元
根據上述的「腎虛」或「寒濕」等體質證型,醫師會處方相應的中藥。例如:
- 活血藥: 治療急性扭傷(氣滯血瘀)。
- 獨活寄生湯: 治療寒濕重者。
- 杜仲、牛膝、續斷: 治療長期腎虛勞損者。
透過內服中藥,從根本上改善體質,才能有效預防腰痛反覆發作。
日常護腰小貼士:避免傷及「腰椎大陣」!
腰痛多可預防!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好習慣,能有效避免腰部勞損和寒濕侵襲:
- 搬物口訣: 搬抬重物時,請屈膝蹲下,保持腰部挺直,用腿部發力,切勿直接彎腰搬物。
- 久坐習慣: 久坐時避免翹腳;每隔 30 分鐘起身走動,做簡單的腰部伸展活動。
- 避開寒濕: 避免坐在濕冷地面;減少飲用冰冷飲品及生冷食物。出汗後應立即擦乾,避免風扇或冷氣直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