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遺症挑戰:點解單純運動復健唔夠?
中風後遺症常見於肢體無力、肌肉痙攣(繃緊)、說話不清、吞嚥困難等。單純的運動復健固然重要,但對於由腦神經損傷引起的異常肌張力(痙攣),以及神經傳導訊號缺失,效果往往受限。
如果無法有效放鬆繃緊的肌肉,或重新「喚醒」神經,患者在訓練時就會事倍功半,甚至產生代償動作,錯過復康黃金期。
中風復康的兩大基石:
- 運動治療(PT/OT): 重建肌力、訓練動作、改善日常自理能力。
- 中醫針灸治療: 活血通絡、醒腦開竅,直接調節神經訊號傳導和異常肌張力。
方式一:中醫針灸—神經重建的「啟動鍵」
中醫針灸在處理中風「中風偏癱」已有千年歷史。現代醫學亦證實,針灸能透過刺激特定穴位,對大腦可塑性及周邊肌群活化有實質效益。
針灸對中風復康的四大益處:
- 刺激神經傳導: 針刺能有效刺激神經,幫助受損大腦區域重新建立連結。
- 調節肌張力: 明顯改善患側肢體的僵硬痙攣,減少「扯住晒」的感覺,為物理治療創造良好基礎。
- 改善語言吞嚥: 針對舌肌、咽喉相關穴位施針,配合語言治療,改善「口齒不清」或飲水易嗆咳問題。
- 體質調理: 配合中藥調理氣血、穩定情緒,從根本上改善復康狀態。
常用穴位舉例: 醒腦開竅(如百會、風池)、肢體循環(如曲池、足三里)、調整張力(如陽陵泉、懸鐘)。
方式二:木星中醫「中西醫整合」黃金搭配
真正的成功復康,是將兩者優勢結合!
木星中醫診所深明此道,我們與患者共同制定「針灸先行,運動跟上」的整合策略:
- 【針灸準備期】:中醫師透過針灸、溫針灸等,先為患者鬆解痙攣、穩定情緒,令肢體在更放鬆的狀態下迎接訓練。
- 【運動強化期】:在針灸調節後,物理治療師或患者家屬跟進進行一對一的功能訓練、步態矯正,強化肌肉控制能力,將針灸帶來的神經活化效果鞏固下來。
- 【長期追蹤】:根據患者恢復進度,中醫團隊持續評估神經功能,動態調整針灸與中藥方案,確保復康路徑最優化。
復康關鍵:越早啟動整合式治療,功能恢復的速度與幅度就越高!
黃金恢復期:你仲可以爭取幾耐?
普遍認為,中風後 3 至 6 個月是功能恢復的「黃金期」,因為大腦在這段時間可塑性最高。
但請緊記:即使超過半年,大腦仍有可塑性! 只要持續、密集及正確地介入治療,功能進步依然有空間。
階段 | 時間點 | 治療重點 |
急性期 | 發病後 1 週內 | 生命徵象穩定,被動肢體活動,預防攣縮。 |
黃金恢復期 | 第 1 週 ~ 6 個月 | 積極介入針灸、物理、語言等多元整合療法。 |
慢性期 | 6 個月以上 | 維持肌力、動作再訓練與生活自理訓練,持續針灸鞏固療效。 |
中風復康常見誤區,你中咗幾多?
錯誤觀念 | 專業解讀 |
「中風半年後就無得救」 | ✘ 錯! 雖然黃金期是前半年,但神經可塑性可延續多年,不應放棄治療。 |
「等行得穩先開始針灸」 | ✘ 錯! 針灸應在早期介入,幫助解決高張力(痙攣),令之後的物理訓練更有效。 |
「針灸只係對手腳有用」 | ✘ 錯! 特定頭部穴位和口舌穴位能輔助改善語言和吞嚥問題。 |
中風復康是持久戰,家庭支持是強大動力。家屬應主動參與,學習安全移位技巧,並鼓勵患者完成每日訓練,共同提高復康意願與成效。
如果你或家人正面對中風後遺症的挑戰,請把握時間,與專業團隊合作。木星中醫診所提供全面的中西醫整合方案,為你度身定制復康計劃。
立即聯絡木星中醫診所,預約專業評估,開展你的高效復康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