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運動的香港人注意!無論您是行山愛好者、球場健將,還是剛開始健身的新手,運動創傷,特別是扭傷(拗傷)和肌肉拉傷,都是難以避免的「戰友」。一旦發生,處理不當可能由小傷變慢性勞損,影響日常生活。
香港木星中醫診所深明運動創傷的困擾,特此為您拆解處理原則,並結合中醫智慧,助您「快靚正」地康復!
扭傷(拗傷)與拉傷:有何分別?
很多人分不清扭傷和拉傷,其實處理上大同小異,但了解它們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應對:
- 拉傷 (Muscle Strain):多發生在肌肉,如大腿肌、小腿肚。通常是肌肉被過度伸展或突然用力導致纖維撕裂。
- 症狀:刺痛、肌肉僵硬或痙攣,腫脹。
- 扭傷 (Sprain):多發生在關節周圍的韌帶,最常見於腳踝(拗柴)、膝頭、手腕。是韌帶被突然扭曲或拉扯。
- 症狀:關節附近疼痛、活動時加劇、可見瘀血和腫脹。
💡 關鍵點: 無論是拉傷還是扭傷,初期處理的黃金原則是共通的!
黃金 72 小時處理法:中西醫結合的基礎
在受傷後立即採取的措施至關重要,這與國際標準的 R.I.C.E. 原則不謀而合,木星中醫亦推崇此基礎護理:
步驟 | 英文 | 目的與香港習慣做法 |
休息 | Rest | 立即停下所有活動!切勿「頂硬上」或急於活動受傷部位,以免損傷加劇(避免「二度傷害」)。 |
冰敷 | Ice | 受傷後 頭 24-72 小時應 冰敷。用冰袋或冷敷巾包裹,敷 15-20 分鐘,休息 10 分鐘後可重複。目的是收縮血管,減輕內出血、消腫止痛。 |
加壓 | Compression | 用彈性繃帶適度包裹傷處,由遠端向近端輕輕纏繞,幫助減輕腫脹。注意:若末端變紫或麻木,表示太緊,需即時放鬆。 |
抬高 | Elevation | 將受傷肢體抬高,高於心臟水平,幫助靜脈血液回流,進一步減輕腫脹。 |
❌ 切記! 在急性期(紅腫熱痛明顯時),切勿自行大力推拿、搓揉或熱敷,這會加速局部血液循環,可能加重出血和發炎!
走入中醫層次:分期調理,標本兼治
當急性紅腫消退後,中醫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木星中醫的治療原則是「急性冰敷,慢性熱敷」,並根據受傷後的不同階段,採用針對性的內外治法:
1. 急性期 (0 – 3 天內):清熱消腫,活血化瘀
- 西醫/物理:繼續冰敷。
- 中醫外治:配合使用本店備有的中藥青草藥膏(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外敷,並用繃帶固定。
- 中醫內服:以活血化瘀的湯藥為主,如《正骨紫金丹》的理念,促進受損組織的初期修復。
2. 亞急性期 (3 – 6 天):消散餘邪,輕柔理筋
- 西醫/物理:可視情況由冰敷轉為溫敷,或交替使用。
- 中醫:此階段可輕柔地進行針灸或手法治療,疏通經絡氣血,但力度仍需控制,避免刺激殘餘的發炎。
3. 慢性期 (第 5 – 7 天後):溫經散寒,舒筋活絡
- 西醫/物理:轉為熱敷為主,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修復損傷組織。
- 中醫外治:使用中藥藥洗熱敷,配合針灸或推拿理筋手法,對於久不癒合的痠痛特別有效。嚴重者更會配合拔火罐,引邪外出,活絡氣血。
- 中醫內服:轉為舒筋活絡的湯藥,如《舒經活血湯》的理念,鞏固療效,預防「舊患變新病」。
- 結合臨床經驗:我們的醫師熟悉運動創傷的力學原理,能準確判斷損傷類型。
- 中藥外用優勢:自備的青草藥膏,針對紅腫熱痛,效果顯著。
- 手法細緻到位:專業的推拿理筋和針灸,能深入治療筋膜和韌帶的損傷,是物理治療難以取代的層面。
- 預防勝於治療:我們不僅治標,更會根據您的體質和運動習慣,提供調理建議,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等長期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