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點:足痛非單純勞損,深層體質才是關鍵
西醫多視足底筋膜炎為局部的「無菌性炎症」或「勞損」。但在木星中醫診所,我們深知足痛絕非單純「用得多」咁簡單。中醫雖無「足底筋膜炎」之名,但將其歸類於「腳跟痛」、「骨痺」範疇,強調從整體體質入手治療,標本兼治。
周醫師為我們分析,足跟痛的常見中醫病因,往往與香港人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1. 勞損夾瘀 — 氣血不暢,不通則痛(主要病因)
- 「久勞傷筋」: 長時間站立或過度運動,令足底筋脈反覆受損,氣血運行受阻,形成瘀滯,故產生刺痛、劇痛。
2. 濕熱下注 — 飲食不節,濕邪困筋(香港人常見)
- 香港氣候潮濕,加上港人飲食多油膩、多肥甘厚味,容易在體內積聚濕熱。濕邪「重濁向下」,積聚於下肢筋絡,阻礙氣血,令筋膜發炎腫痛。
3. 氣血不足 — 筋脈失養,隱隱作痛(體虛人士)
- 若體質虛弱,或年紀漸大,氣血生化不足,筋脈得不到滋養,則會出現隱隱作痛、綿綿不絕的痠痛感。
木星特色治療方案:標本兼顧,立足長遠
木星中醫診所採用個人化的綜合治療方案,目標是快速緩解疼痛,並從根本體質上預防復發。
中藥調理:量身訂製,祛瘀扶正
我們採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祛濕止痛」為大原則,但會根據您的舌脈、體質進行精確加減:
- 急性疼痛期: 多用桃仁、紅花、延胡索等活血化瘀藥,配合除濕止痛之品。
- 慢性修復期: 側重補氣養血、強筋健骨,如黃耆、當歸、杜仲、續斷等,增強筋膜自我修復能力。
針灸治療:快速疏通,緩解壓力
針灸是治療足底筋膜炎的強效方法,常取穴位包括:
- 阿是穴(痛點): 直接刺激痛點周圍,鬆解筋膜痙攣,活血止痛。
- 遠端取穴: 崑崙、太谿(補腎強骨)、承山(舒筋活絡),疏通足部經絡,減輕足跟壓力。
- 配合溫熱療法: 加入艾灸或紅外線溫熱,有助溫經散寒、促進深層血液循環,加快炎症消退。
實用居家調養貼士:告別足痛,重拾自在!
除了診所治療,周醫師強調日常習慣的調整至關重要,能大幅降低復發風險:
範疇 | 專業建議 | 備註重點 |
鞋具選擇 | 必備良好足弓支撐與緩震功能的鞋子。應避免平底、過硬或高跟鞋。 | 必要時可加配訂製鞋墊,分散足跟壓力。 |
體重管理 | 過重會直接增加足底負擔,建議將BMI控制在18.5-24的健康範圍內。 | 減重是防止足底筋膜炎復發的長遠之計。 |
伸展運動 | 每日進行「毛巾拉伸」:坐姿,用毛巾套住前腳掌往身體方向拉伸20秒,重複5次。 | 有效放鬆繃緊的足底筋膜及小腿後肌群。 |
熱敷按摩 | 每天晚上用溫熱水泡腳10–15分鐘,或用熱毛巾熱敷足底。 | 熱力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再輕柔按摩足底,幫助筋膜放鬆。 |
健脾祛濕養生茶飲(適合香港氣候)
- 薏仁紅豆陳皮茶: 薏仁10g、紅豆10g、陳皮少許。功效: 健脾祛濕,減輕下肢因濕氣導致的腫脹和痠痛。
- 杜仲續斷枸杞茶: 杜仲6g、續斷6g、枸杞5g。功效: 補肝腎、強筋骨,適合體質虛弱導致的足部痠痛。
- (注意:茶飲僅作日常保健,如有慢性病或孕婦請先諮詢醫師。)
足底筋膜炎的疼痛絕不能忍耐。透過中醫針藥的「活血祛瘀、疏通經絡」雙管齊下,配合生活習慣、鞋具和體重管理,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顯著改善。
聯繫木星中醫診所,讓我們為您精準找出足痛的根源,助您重拾輕鬆、無痛的每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