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中醫:針對常見運動損傷的「五大部位」專業調理
木星中醫的專業醫師團隊,會根據您的體質和傷患狀況進行辨證論治,透過內服中藥、針灸、推拿等方式,為您制定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我們專注於處理運動員最常受傷的五大部位:
1、腳踝扭傷(俗稱「拗柴」)
腳踝扭傷是運動場上最常見的意外,在中醫屬於「筋傷」範疇。損傷發生後,局部氣血運行受阻,形成「氣滯血瘀」,導致「不通則痛」。
中醫治療策略 | 治療目的與學理依據 |
針灸治療 | 疏通經絡,消腫止痛。通過在局部和遠端穴位(如丘墟穴、解谿穴)施針,活血化瘀,加速腫脹消退。 |
外敷與薰洗 | 活血化瘀,祛風除濕。使用活血化瘀、消腫散結的中草藥(如紅花、當歸)製成的藥膏或藥液外敷、熱敷或薰洗,直接作用於受損組織。 |
內服中藥 | 理氣活血,從內調理。依照患者體質辨證(如血瘀型、氣虛型),給予活血理氣的方劑,促進積血吸收,防止轉為慢性病灶。 |
推拿/正骨 | 理筋整復,恢復結構。專業醫師輕柔手法理順受傷的肌肉和筋膜,幫助錯位的關節恢復正常位置(急性期需謹慎處理)。 |
2、小腿抽筋與肌肉痠痛
小腿肌肉在足球運動中負荷極大,抽筋與痠痛在中醫學上歸於「痹症」,與臟腑功能息息相關。中醫有「肝主筋,脾主肌肉」之說,若肝脾腎虛弱,氣血不足,肌肉得不到濡養,就容易出現攣急、抽搐。
中醫治療策略 | 治療目的與學理依據 |
針灸治療 | 舒筋通絡,溫經袪寒。選取特定穴位如承山穴、委中穴、足三里穴。承山穴是治療腿抽筋的首選,有助於舒經通絡;足三里穴則可健脾益氣,從根本上改善肌肉氣血不足。 |
內服中藥 | 補養內臟,治本固體。根據「虛則補之」的原則,針對肝血不足、脾虛濕困等不同證型,給予補肝腎、健脾胃的方劑,例如常用「身痛逐瘀湯」擴張血管,緩解肌肉痠痛。 |
艾灸療法 |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針對受寒或虛寒引起的抽筋或痠痛,使用艾灸溫暖局部經絡,促進氣血運行。 |
3、膝關節及其他關節扭傷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及「諸筋者,皆屬於節」,關節周圍的筋膜、韌帶損傷亦屬「筋傷」範疇。急性扭傷若處理不當,易造成氣血滯澀、組織沾黏,成為慢性痛症,甚至被風寒濕邪趁虛而入,導致風濕性關節炎。
中醫治療策略 | 治療目的與學理依據 |
內外兼顧治療 | 急性期消腫,慢性期除痹。在排除骨折、韌帶斷裂等急重症後,治療上採取「內服中藥」結合「外用治療」的方式。急性期以活血消腫為主;慢性期則著重於舒筋活絡、袪風除濕、防止復發。 |
針灸與放血 | 疏通關節氣機,祛瘀止痛。常用穴位如犢鼻穴、陽陵泉穴。針刺能鬆解攣縮的筋膜,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局部嚴重瘀滯者,可配合點刺放血,加速清熱散瘀。 |
中藥薰蒸/熱敷 | 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利用藥物的熱力和藥性,深入關節,軟化筋節,改善因風寒濕邪入侵導致的關節痠痛和活動不利。 |
4、腰部急性扭傷(「閃腰」)
足球等衝擊性運動容易導致瞬間「閃到腰」,即「急性腰扭傷」。中醫認為「腰為腎之府」,腰部損傷不僅是局部問題,若久不癒合,長遠更會影響腎功能,造成腎氣虛弱,使腰部更易損傷和反覆發作。
中醫治療策略 | 治療目的與學理依據 |
急症針刺 | 通經止痛,立效紓緩。採用遠端取穴如手部穴位或配合腹部針刺,達到「截斷病機」的功效,快速緩解腰部痙攣與劇痛。 |
推拿與理筋 | 鬆解筋膜,復位平衡。醫師會溫和地運用推拿手法,鬆解緊張的腰背肌肉和筋膜,幫助脊椎周圍的軟組織恢復力學平衡。 |
內服中藥 | 活血化瘀,強壯腰腎。在急性期使用如「疏經活血湯」等方劑抗炎活血;對於反覆發作的患者,則會搭配補益腎氣的藥物,從根本上強化腰部組織的耐受力和修復力。 |
艾灸療法 | 溫補腎陽。針對腎虛引起的慢性腰痛,艾灸腎俞穴能溫補腎陽,調節腎經,鞏固治療效果。 |
5、頸部肌肉拉傷與僵硬
接觸性運動(如爭頂頭球)可能造成頸部肌肉拉傷,嚴重者甚至影響頸椎。治療上除了舒緩當前疼痛,更重要的是鬆解深層肌肉,降低日後受傷風險。
中醫治療策略 | 治療目的與學理依據 |
針灸與火罐 | 疏經通絡,活血解痙。選用風池穴、肩井穴、外關穴等穴位,緩解頸部僵硬和痠痛。配合火罐拔罐,能引邪外出,鬆解緊張的肌肉群。 |
內服中藥 | 袪風除濕,舒緩筋脈。常用「葛根湯」等方劑,抑制體內炎症介質,治療肌肉勞損,舒緩肩頸繃緊。 |
手法推拿 | 放鬆肌肉,改善活動度。專業推拿手法針對頸部深層的筋結進行鬆解,改善頭頸的活動受限,預防落枕等問題。 |
告別痛楚 贏回健康!立即預約木星中醫專業診療!
不要讓運動傷害成為您熱血人生的絆腳石!聯繫木星中醫診所,我們以專業細心的態度,為您的運動生涯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