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白領邊喝著手搖飲料,邊盯著電腦處理文件。長期外賣飲食、缺乏運動,讓他們陸續出現易累、腹脹、皮膚暗瘡等問題。九龍木星中醫診所發現,這些「辦公室症候群」患者中,超過六成存在血糖血脂異常,部分年輕人甚至被西醫診斷為「代謝綜合症」。
中醫眼中的代謝問題
中醫認為代謝紊亂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
- 脾胃「卡頓」:就像廚房積油導致水管不通,經常暴飲暴食會讓脾胃無法正常消化食物,營養變成「垃圾」堆積體內。
- 氣血「虧空」:長期熬夜加班耗損體力,身體像電量不足的手機,無法有效利用糖分和脂肪。
- 濕痰「堵塞」:生冷食物和缺乏運動會讓體內濕氣聚集,形成類似「油膩淤泥」的物質,影響血液循環。
1. 針灸喚醒脾胃功能
- 核心穴位:
- 足三里(膝蓋下四指):這個「長壽穴」能增強消化能力,改善腹脹便溏。
- 中脘穴(肚臍上四指):調理胃腸功能,幫助食物更好地轉化為能量。
- 陰陵泉(小腿內側):促進體內濕氣排出,減少水腫和疲勞感。
- 配穴原則:
- 血糖高加胰俞穴(背部特定位置),幫助調節胰臟功能。
- 血脂高加豐隆穴(小腿外側),化痰濁降血脂。
- 簡易手法:
- 針灸師會根據體質採用「補瀉手法」,像給脾胃做「深度按摩」。
2. 穴位貼敷療法
- 藥物配方:
- 黃連(苦涼清熱)、黨參(補氣健脾胃)、陳皮(理氣化痰),用醋調成糊狀。
- 貼敷方法:
- 貼在肚臍(神闕穴)和背部脾俞穴,通過皮膚吸收藥效,改善腸道菌群和激素平衡。
- 療程數據:
- 每週貼 2 次,每次 4 小時,連續 1 個月為一療程,許多患者感覺精神明顯好轉。
日常護理建議
- 飲食調節:
- 多吃糙米、雜糧替代白米麵,用蒸、煮代替油炸。
- 早餐喝碗「四神湯」(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健脾去濕。
- 避免冰飲和甜點,這些會加重脾胃負擔。
- 簡單運動:
- 每天花 10 分鐘做「脾胃單舉」:雙手交替向上舉,像提重物一樣,幫助脾胃活動。
- 每坐 1 小時起來走動,做「腹式呼吸」:吸氣時肚子鼓起,呼氣時收緊,促進新陳代謝。
- 生活習慣:
- 晚上 11 點前睡覺,讓肝臟有足夠時間排毒。
- 太極雲手式:雙手劃圈轉動,改善自主神經功能壓力大時按壓「太沖穴」(腳背第一、二跖骨間),放鬆情緒。
結語
代謝問題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身體長期「失衡」的信號。九龍木星中醫診所由註冊中醫師團隊主理,結合針灸與穴位貼敷療法,已幫助許多患者改善易累、腹脹等症狀。立即預約免費諮詢,讓專業團隊為您設計個性化方案,從根本上調理脾胃,告別「三高」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