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的中醫解析:勞損與體質的雙重影響
中醫將媽媽手歸為「傷筋」範疇,主要致病因素包括:
- 氣血不足:生產後或長期勞累使氣血虧虛,手部關節缺乏滋養。
- 經絡瘀阻:過度使用拇指,造成局部氣血瘀滯,不通則痛。
- 風寒濕邪:手部受寒或接觸冷水,導致關節僵硬、炎症加重。
- 拇指根部腫脹疼痛,尤其在抓握或提重物時加劇。
- 手部活動不靈活,嚴重時無法彎曲或伸直拇指。
中醫長期護理方案:食療補氣 + 運動強筋
一、補氣養血食療:從內部修復關節
推薦食譜:當歸黃芪燉雞
材料:
- 當歸 10 克(補血活血)
- 黃芪 20 克(益氣固表)
- 川芎 5 克(行氣止痛)
- 雞腿 2 隻(補充蛋白質)
- 生薑 3 片(驅寒溫胃)
做法:
- 雞腿飛水後與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燉盅。
- 加適量熱水,隔水燉 2 小時,鹽調味即可。 功效:當歸與黃芪補氣養血,川芎疏通經絡,適合氣血虧虛型媽媽手。
二、手部強健運動:促進循環,預防僵硬
- 推薦動作:拇指伸展操
- 手指張合:雙手伸直,盡量張開五指,保持 5 秒後放鬆,重複 10 次。
- 拇指繞圈:拇指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繞圈 10 次,活動關節。
- 握力訓練:用握力球或毛巾捲進行握緊放鬆練習,增強手部肌肉。
針對媽媽手,診所提供以下特色服務:
- 針灸與推拿:
- 針灸陽溪穴、合谷穴:疏通手部經絡,緩解疼痛。
- 推拿拇指肌腱:軟化粘連組織,改善活動靈活性。
- 中藥外敷:
- 使用川芎、紅花等藥材製成藥膏,外敷患處,活血化瘀。
- 避免單一動作過久:抱嬰兒時輪換雙手,使用嬰兒背帶減輕負擔。
- 注意手部保暖:洗滌時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觸冷水。
- 選擇合適工具:使用長柄掃帚、省力拖把,減少手部壓力。
- 適當補充營養:多攝取富含鈣質(牛奶、豆腐)及膠原蛋白(骨湯、魚膠)的食物。
立即行動:預約專業評估,遠離媽媽手!
媽媽手並非「忍忍就好」,長期忽視可能導致關節變形!九龍木星中醫診所以「預防為本 + 個性化治療」為理念,即刻預約為您量身打造手部護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