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調理:中醫「補氣攝血」針灸 + 中藥
根據香港血液科專科醫學會 2024 年報告,本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患病率達 0.05%,九龍區因環境污染及工作壓力,患病率較新界區高 18%。ITP 患者血小板計數常低於 5萬/μL,嚴重者可能引發內臟出血。
No products in the cart.
根據香港血液科專科醫學會 2024 年報告,本港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患病率達 0.05%,九龍區因環境污染及工作壓力,患病率較新界區高 18%。ITP 患者血小板計數常低於 5萬/μL,嚴重者可能引發內臟出血。
香港天文台氣象報告顯示,本港回南天期間平均相對濕度經常維持在極高水平,持續數週。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調查發現,回南天期間因「濕困」問題求診的個案大幅增加,其中九龍區居民由於密集樓宇通風條件較差,濕疹、關節痛等與濕邪相關病症的發生率較其他地區顯著上升。
部分市民存在麩質不耐受問題,且相關情況近年呈現顯著上升趨勢。臨床發現,麩質敏感的表徵範圍廣泛,除了腸胃不適、頭痛等常見症狀外,個別個案更可能誘發包括關節炎、情緒失調等自身免疫系統相關疾病。
在高聳的寫字樓裡,無數上班族每天重複著相同的動作:右手緊握鼠標,目光緊盯屏幕,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久而久之,手腕開始隱隱作痛,手指偶爾發麻,嚴重者甚至夜間被痛醒。這種「鼠標手」(腕管綜合症)已從個案發展成職場流行病,尤其在金融、IT等行業尤為常見。
長期久坐、應酬飲食,讓他們陸續出現疲勞乏力、肝區隱痛等症狀。九龍木星中醫診所肝膽專科門診發現,這些「辦公室肝」患者中,超過六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部分患者甚至出現肝纖維化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