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針後免疫力暴跌的中醫根源:正氣虧虛,臟腑失調
- 氣血兩虛
- 成因:藥物損傷脾胃,無法化生氣血;或先天不足,後天失養。
- 症狀:面色蒼白、氣短懶言、易出虛汗。
- 脾胃虛弱
- 成因:抗生素等寒涼藥物傷害脾陽,影響營養吸收。
- 症狀:腹脹便溏、食慾不振、四肢無力。
- 腎精虧耗
- 成因:長期用藥或慢性疾病耗損腎精,導致免疫力低下。
- 症狀:腰膝酸軟、記憶力減退、夜尿頻多。
中醫重建免疫力方案:補氣養血 + 健脾固腎
一、 穴位按摩:調和氣血,強健臟腑
推薦穴位:足三里 + 關元穴 + 太溪穴
推薦方劑:四君子湯 + 玉屏風散
推薦穴位:足三里 + 關元穴 + 太溪穴
- 足三里:外膝眼下 3 寸,健脾胃、補氣血,增強後天之本。
- 關元穴:臍下 3 寸,補益元氣,強化先天之精。
- 太溪穴:內踝尖與跟腱之間,滋補腎陰,改善虛勞。
- 用拇指指腹按壓穴位,力度以局部酸脹為宜。
- 每穴按壓 3-5 分鐘,每日早晚各 1 次,配合深呼吸效果更佳。
推薦方劑:四君子湯 + 玉屏風散
- 四君子湯(黨參、白朮、茯苓、甘草):補脾益氣,改善食慾不振。
- 玉屏風散(黃芪、白朮、防風):益氣固表,預防反覆感冒。
- 氣血雙虧者加當歸、熟地;
- 腎精不足者加菟絲子、杜仲;
- 濕熱重者加薏米、黃芩。
針對免疫力低下,診所提供以下特色服務:
- 辨證分型治療:
- 氣虛型:針灸百會穴、氣海穴,配合中藥薰蒸(黨參、黃芪等藥材)。
- 陰虛型:艾灸湧泉穴、照海穴,開設沙參麥冬湯滋陰潤燥。
- 特色療法:
- 臟腑點穴:刺激脾俞、腎俞穴,強化臟腑功能。
- 個性化調理:
- 根據體質制定食療方案,如氣虛者可飲用「黨參烏雞湯」。
- 飲食調理:
- 多攝取補氣食材:山藥、蓮子、小米粥。
- 適量補充鐵質與維生素 C:菠菜、西紅柿、橙子。
- 適當運動:
- 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促進消化吸收。
- 太極拳:調暢氣機,增強體質。
- 規律作息:
- 晚上 11 點前入睡,避免熬夜傷肝。
- 午間小憩 15 分鐘,養護心氣。
立即行動:預約專業評估,重獲強健體魄!
免疫力低下需從體質入手,純中醫療法安全無副作用!九龍木星中醫診所以「辨證施治 + 整體調理」為理念,助您修復正氣,預防疾病侵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