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韌帶損傷:中醫視角下的病因與判斷
從中醫骨傷科角度來看,膝關節韌帶損傷(如常與半月板損傷同時出現)多屬於「筋傷」範疇。
- 急性期: 多因外傷暴力造成。氣血運行受阻,瘀血積聚、經絡阻塞,表現為劇烈疼痛、腫脹、皮下瘀斑,中醫稱之為「氣滯血瘀,不通則痛」。
- 慢性期: 可能是急性損傷失治或未徹底康復,加上膝關節反覆勞損,導致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筋骨失養,表現為膝部痠痛、乏力、活動受限,遇寒加重。
因此,治療的關鍵在於「理筋、活血、通絡、補虛」。
木星中醫的系統治療方案
我們的中醫治療並非單一手法,而是結合多種治療方式,針對損傷的不同階段,制定出層次分明的康復計劃。
一、 精準手法治療:「理筋正骨」
手法治療是中醫骨傷科的精髓,旨在疏通經絡、理順筋腱、糾正微細錯位。
- 急性期(消腫止痛): 遵循輕柔穩定的原則。術者會先輕柔地按摩痛點及周圍軟組織,以「推、揉、拿、捏」等手法放鬆痙攣的肌肉。隨後,在患者最大耐受角度內進行被動屈伸活動,幫助關節鬆解,減輕積聚的瘀血和水腫,為後續癒合創造良好環境。
- 慢性期(鬆解黏連): 以「溫和推拿」為主,著重於促進局部氣血流通,鬆解關節內的黏連組織,改善股四頭肌等肌肉的緊張狀態,防止膝關節僵硬。這對於提升膝關節活動度和柔韌性至關重要。
二、 針灸治療:即時止痛、加速修復
針灸能有效刺激經絡穴位,具有立竿見影的止痛、消腫、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作用,加速受損韌帶的修復過程。
- 選穴原則: 我們會選取膝關節周邊的近端穴位(如內、外膝眼、阿是穴),配合同側或對側的遠端穴位(如陽陵泉、陰陵泉、血海、梁丘、足三里等),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針對性: 針灸可調節周圍組織的代謝,減輕炎症反應,對於急慢性期的疼痛和功能障礙均有顯著改善。
三、 中藥內服外敷:內調氣血、外消瘀滯
- 早期(清熱祛瘀): 治則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主。常用方藥如活血止痛湯、舒筋活血湯之類,並根據個體化情況加入清熱祛瘀藥材(如丹皮、桑枝),快速清除瘀血,減輕發熱腫脹。
- 後期(溫經通絡): 治則轉為溫經通絡、散寒祛濕。常用方藥如麻桂溫經湯、活血舒筋湯等,幫助受損的筋骨恢復強韌,預防疼痛反覆發作。
- 外治法: 配合使用消瘀止痛藥膏外敷,或使用海桐皮湯等藥材熏洗患處,藥物經皮吸收,直達病灶,強化舒筋活血的效果。
四、 固定與康復訓練(醫囑指導):奠定康復基石
中醫骨傷科強調「動靜結合」。在治療的不同階段,我們將提供專業指導:
- 急性期: 採取制動固定(使用固定器或繃帶將患肢固定在屈膝10°位),嚴格限制負重,避免二次損傷。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踝關節和髖關節的活動,以利氣血運行。
- 康復期(傷後3-5天): 一旦腫痛稍減,便需立即開始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舒縮鍛鍊,防止肌肉萎縮,這是保護膝關節穩定性的重要步驟。
- 功能恢復期(傷後3周): 解除固定後,除了持續加強股四頭肌鍛鍊,還需循序漸進地加入膝關節的伸屈活動練習和步行鍛鍊,逐步恢復膝關節的活動度和承重能力。
選擇木星中醫:您的專業康復夥伴
膝關節韌帶損傷的康復是一個系統而漫長的過程,需要專業、耐心和細緻的指導。在香港木星中醫診所,我們的註冊中醫師擁有豐富的骨傷科臨床經驗,能為您:
- ✅ 精確診斷病情: 結合現代影像報告,判斷韌帶損傷的程度。
- ✅ 制定個性化方案: 根據急性、慢性、體質差異,調整手法、針灸和藥物配方。
- ✅ 全面功能恢復: 不僅止痛消腫,更注重恢復膝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活動。




